新疆石油地质

四名地质队员,迷失哀牢山这10天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2

四名年轻人生命的笔迹,最终在哀牢山的原始丛林中戛然而止。

|作者:羽林郎 阿晔

没人料到,一次为期两天的森林资源调查,会画上如此悲壮的句号。

11月22日,随着第四名失联地质队员的遗体被发现,哀牢山持续了一个多礼拜的搜救工作结束了。

当晚,数十辆救援车辆在驶回山脚下的镇沅县修整时,一齐打开警灯、拉响警笛,为四名遇难者默哀。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官方网站页面也变为灰色。

·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站的页面截图。

四名地质队员牺牲后,人们试图从种种细节中拼凑出他们的人生画像——他们都曾当过兵,年纪最小的只有25岁,最大的也不过32岁;他们中有来自川渝的,也有来自云南的,有人前几天还给朋友发消息,让朋友“有时间过来耍”。

转眼间,阴阳两隔。在雾气弥漫的哀牢山中,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求生之旅,外界已不得而知。但人们知道,在过往极少被聚光灯关注的地方,有一群“沉默英雄”,他们的名字叫——地质工作者。

失联与救援

11月13日,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四名地质队员徒步进入了哀牢山。根据计划,他们将翻过哀牢山脉,抵达玉溪市新平县,完成预定任务后在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

四人中,年纪最大的是张瑜。这个32岁的重庆男人,以前在部队里当卫生员,给战友留下的印象大多是“人好”“热情”“很有耐心”。2018年武警部队改革时,他主动加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作为四人团队里的老幺,“95后”张金榜“个子小小、性格开朗”,和张瑜一样,也是2018年离开部队的。

当时,他已入伍三年。据其战友回忆,张金榜其实已经过了义务兵服役年限,但因不舍得离开部队,就继续留了下来。离开部队前,他还万般不舍,曾申请将原部队的狗带回家。再后来,他就成为了一名地质队员。

·张金榜(右四)与战友及军犬合影。图片来源:浙江日报天目新闻。

杨敏、刘宇也同样如此,都经历过部队的历练,而后加入了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进山当天,哀牢山下着小雨,气温为8至11度。四人带着一天半份额的食物和饮用水,四台用于对森林样地进行测算统计的实时差分测量仪(RTK仪),出发了。

12时59分,他们与后方通话,没有异常。但未曾想,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与外界联系,之后便杳无音讯。

11月15日19时28分,镇沅县人民政府接到四名地质队员的失联报告。在之后七天里,搜救指挥部投入了专业搜救人员1400人次,车辆130余辆,无人机8架,直升机5架次,对失联队员进行搜救。

·在哀牢山执行搜救任务的搜救队员。

可是,救援真的太难了。

作为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的地貌分界线,哀牢山脉全长达500公里,最高海拔3166米,从山顶到山麓就有6种气候模式。

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哀牢山成为一座巨大的森林资源宝库。在当地原始森林中,不仅时常有金钱豹、云豹和黑长臂猿的身影,还生长着一千多种高等植物,其中包括很多云南独有的原生植物。

但同时,这里也充满危险。云南省湿润的空气,配上山中巨大的温差,让哀牢山几乎一年四季都笼罩在云雾之中。

从长沙紧急出动参与救援的岳麓蓝天救援队长谭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哀牢山脉环境复杂,入山人员很容易迷路。同时,由于不知道失联队员的具体定位,搜救人员只能采取地毯式搜索。

确定失联当天,一些失联人员的亲属就赶到了云南。搜救开始头两天,他们也跟着上山,但后来发现自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担心帮倒忙,只能返回住宿地等待消息。

这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

那几天,有人去翻四名地质队员的朋友圈,但毫无疑问,没有更新。杨敏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停留在11月6日,坐标是在云南省玉溪市,写的是:“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配图是哀牢山翻腾的云海。

遇难细节被揭开

20日,搜救人员在山中的一条小溪旁发现了失联队员用红色油漆留下的记号,随后,搜救人员又沿小溪发现了失联队员的粪便与雨衣残片。

上一篇:每天都会遇到毒蛇、曾有同事摔断脊椎!地质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