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地质

石油作家向市图书馆捐赠城市文献资料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1
石油作家向市图书馆捐赠城市文献资料

其中不乏大庆城市原始规划图等珍贵资料

石油作家宫柯(左)向大庆市图书馆馆长施连德介绍其捐赠的文献资料。

4月9日,本报“全民阅读书香大庆”专版刊发报道,以《打开“城市书卷”共阅“大庆文献”》为题,报道大庆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馆馆藏文献情况。

4月13日,石油作家宫柯在看到报道后,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文献资料捐赠给大庆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馆。

13日下午,记者与宫柯一同来到文献馆。馆内正在展出“每月一展”专题文献展,其中就有宫柯创作的多部作品。大庆市图书馆副馆长吕艳丽和文献馆负责人张兆宇对宫柯的到来,表现出孩子般的欢欣!她们如数家珍,按照年代、时间顺序,一一道出宫柯几十年来创作的、反映大庆城市发展史的文学作品的名称。

大庆市图书馆馆长施连德说:宫柯的作品,始终是馆内关注度最高的文献!《大脚印》出版已五六年时间,仍热度不减,阅读这部作品的,有很多是知识分子、领导干部,也有年轻学子。

一位作家与一座城,谁成就了谁?

以《我的名字叫红》奠定世界级作家地位的奥尔罕·帕慕克(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我几乎所有作品的背景都发生在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1

宫柯被称为“油田百度老大哥”,意思是说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尽可以像“搜索百度”一样向他咨询。

但更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宫柯作为一个作家的职业尊严——除了尊重史实,他还建构了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身上始终有一股不怕被潮流忽略和遗忘的力量!

他看待历史的广度、深度,他精神世界的韧性,使得他对这座城市贯通史今,从纤毫细微到波澜壮阔,从过去到现在。他打捞历史,更在打捞中不断探索深究,使之更加趋向真实,更具力量!

宫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过知青,后到大庆油田,在采油战线、钻探战线工作直至退休。1996年,宫柯在采油工艺研究所任副所长。这一年,他的长篇纪实文学《黑白红》出版,这部关于知青的文学作品,关注到最初来到这块热土的创业者们——当年的红色草原,到后来的大中专院校,再到建设兵团炼油厂,都有来自天南地北的知青,他们在这里奉献青春,有些人更是留在了这里。

继《黑白红》之后,宫柯的第二部作品,是他在采油五厂任副厂长期间创作的中篇报告文学《奠基石》。这部作品首次披露了大庆油田的勘探历程,获首届铁人文学奖一等奖,后来成为很多影视剧包括文学作品创作的模本。

宫柯的第三部作品《本色》,写的是大庆石油会战功臣包世忠。包世忠的人生经历在大庆油田是独一无二的,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大庆石油会战……

情感空空荡荡,不会产生思想,也不会产生价值。宫柯身在油田,就在其中,就在实践中,这使得他与受访者之间,无论是精神上、情感上还是价值上,都有着常人难以抵达的相通。

像他之后创作的《油气田地质专家杨继良》是这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德民传》更是这样!王德民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石油工程科学家,为我国油田开发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王德民传》是中国工程院为有突出贡献的资深院士出版的高规格系列图书,要求标准高,写作难度大,必须在不泄露机密的情况下,把复杂深奥的油田工程技术通俗化,让广大读者都能看懂。有关部门几经权衡,最终把这项艰巨的任务委托给曾和王德民有上下级工作经历的宫柯来完成。……反映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历史轨迹的系列报告文学集《东方奇迹》、反映东北史的散文集《大野》,包括首部全景式展现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历程及科技工作者奋斗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大脚印——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历程揭秘(上部)》……宫柯的每一部作品,都字字铿锵,精神熔铸,不仅成为文献馆内珍藏的文献,更成为人们心中的文献。

目前,宫柯的新作《铁人是如何练成的》,仍然是应出版社相邀而创作,将于近期出版。

2

大庆市作协副主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杨欣闽在评论中写道:通过对大庆本土作家宫柯作品的梳理、解读,概括出几方面特点:一是作家具有丰富的个人文化经验和对主流媒体全力作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力求达到个人研究与历史事实的最大契合;二是作家秉持调查研究、审慎客观的写作态度和睿智思辨的求索精神,使作品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三是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史与本土文学的发展,使作家逐步确立公共式的文本追求和上进奉献的人生目标,使作品保存了观念历史中的硬质刚性和震撼灵魂的情感力量。

上一篇:地球上的石油能用多久,会出现石油危机吗?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