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地质

石油地质专家杨成美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杨成美,男,高级工程师。1933年9月14日生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及天然气专业,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来到新疆从事石油地质勘探工作。

1955年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3/55地质队实习,在独山子一带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1956年在1/56地质队任地质员,在霍尔果斯—托斯台一带从事地面地质调查工作;1957年任120/57地质队队长,在玛纳斯—霍尔果斯河一带从事地质详查工作;1958年在3/58详查研究队任队长,从事托斯台—克拉玛依一带的石油地质调查工作;1959年任104/59综合研究队红山嘴—车排子组负责人,从事红车地区的石油地质调查工作。

1955—1960年,杨成美同志的足迹踏遍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坳陷带西部的沟沟壑壑,查明了这一带的中、新生代地层的分布、沉积特征及油气显示,为后期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开展大规模油气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被后人誉称为“南通”。

1960年,为扭转克拉玛依油田开发恶化的形势,成立了油田研究大队,杨成美同志出任综合组负责人。这是首次对克拉玛依油田地下地质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经过2年的深入研究,对克拉玛依油田的地层划分、沉积特征、构造特征及演化以及成藏规律,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认识,这些认识至今对油田的深入勘探和开发仍有着借鉴意义。

1964—1976年,杨成美同志先后出任克拉玛依油田研究所(现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前身)油层物理试验室、地质化验室副主任、主任之职。时值十年“文革”动乱时期,杨成美同志坚持“抓革命、促生产”,排除左倾错误思潮的干扰,进行了8个物性项目(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碳酸盐、氯盐、机械分析、样品处理、抽取)的反复试验,在设备条件较简陋的情况下,经不懈努力,终于研制出全直径物性分析方法,改装和制造了一套分析仪器,为开发克拉玛依砾岩油田提供了齐、全、准的分析数据。

1976年,杨成美同志出任“乌尔禾系”研究队队长,他率领全队队员顶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逆流,在一个废弃的洗澡塘内依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坚持科学研究工作,最终查清了五、八区二叠系乌尔禾组的层位关系,划分出了上乌尔禾组和下乌尔禾组,并进行了小层划分,这为以后的乌尔禾组油气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划分出了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对百口泉地区的地层划分、含油气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1979年的百口泉石油会战做了卓有成效的前期准备工作。

1982—1984年,杨成美同志任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副书记,1984—1986年任纪委书记,他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好转的同时,还抓了地质陈列馆的组建工作,经过5年建设,终于建成了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地质陈列馆,使其成为“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场所和教学素材,促使千千万万个有志青年成长为石油工业的有用之材。

1993年杨成美同志光荣退休后,他又奋战在“引额济克”水利工程建设工地上,负责选定水库库址、水渠选线等水文地质工作。由于包括杨成美同志在内的水文工程地质工作者的精心努力,确保了“引额济克”工程的顺利峻工,杨成美同志也荣立二等功。“引额济克”工程投用已近10年,证明了其水文地质工作成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如今,年近八旬的杨成美同志已退休多年,但仍关心着油田的发展,经常带领青年地质工作者进行野外考察。杨成美同志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地质事业。祝这位曾为新疆油田作出重大贡献的长者健康、长寿!

上一篇:欢迎订阅新疆石油地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