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地质

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调查问题的初步探讨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基地,开发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建国以来,东北地区矿业生产一直是国家的支柱型产业,建设有著名的钢铁和石油基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矿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不合理开采产生的环境破坏和污染,诱发地质灾害等问题,严重威胁周边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违背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甚至影响国民经济。因此有必要开展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调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进而推进我国地质生态环境建设。

1 东北地区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春秋干燥凉爽,年降水量400mm~700mm,全年总降水量的80%集中在农作物生产时期,降水资源稳定。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

土壤主要是棕壤土、潮棕壤土,土层厚度一般0.5m~1.0m左右,呈中性、微酸性;土壤具有明显发育层次,夹有砾石层或黑土层;土色以黄棕色、深棕色为主,质地松软,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已发现的矿产中,在东北地区已发现137种,累计探明矿产储量的有98种,其中40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大中小型矿产地2200余处,煤炭、铁、铜、铝、铅、锌等22种重要矿产的产地达1800余处。在百余种矿产中,煤炭、黄石、硼、铁和金刚石等在国内外有较高评价。

2 东北地区矿山勘探引发的地质问题

受天气和季节影响,东北地区矿山开采集中在冬季以外季节,而开采带来的矿山环境问题也暴露出来。矿山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很多,矿山开采直接造成土地资源破坏,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排放的废气、废水等含有较强酸碱性和放射性,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外还会诱发地质灾害,这些都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2.1 土地资源破坏

随着矿山生产、建设和开采的进行,对地形地貌景观造成了影响,建成的工作区域包括厂房、堆矿场等,使用的交通设施,待处理的废弃物等所占用的土地,都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东北地区矿山每年剥离岩土约2.5亿吨,矿区侵占大片的山林和农田,根据对重点露天矿调查,矿区占地面积统计如图1所示,预计以后还要继续扩大占用土地的面积。矿山开采过程中,除了直接占用土地,还对土壤环境造成了破坏。土壤层硬化程度升高,养分含量降低,使地表植被难以正常生长,随着土壤养分流失,土地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

2.2 环境污染严重

矿山建设与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排放的废气、废水等,都会直接对矿区及周围地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建设项目产生的矿井涌水、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淋滤作用下废石场堆积的废料,浸出的有害元素和污染物,会对地表水及地下含水层的水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露天矿开采中产生的化学气体,和废水中挥发的有害物质,还会直接影响空气质量,造成空气污染。

东北地区矿山,每年通过矿坑排水近3亿吨,大部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的工程废物、废水和废气等,严重污染周边地区环境,危害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

图1 东北地区矿区占地面积统计

2.3 诱发地质灾害

东北地区矿山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加大了采矿难度,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开采前必须要排干地下水,但也会因此产生环境问题,影响项目实施,严重的还会诱发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地下水排放容易造成地下空洞,引发地面塌陷,造成铁路、公路和桥梁的损毁,和地面建筑物毁坏。矿山开采中,在河床、公路两侧大量堆放矿石,遇到暴雨时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有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现象,不仅生产和运输会因此中断,若出现排水不畅,则有可能冲毁公路和建筑物,造成生态失衡的同时还影响地方经济。

3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治理的建议

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恢复和治理地质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在遵循环境评价和土地规划的原则下,必须从恢复土地资源,实行绿色开采和防治地质灾害三方面制定恢复治理方案。

3.1 恢复土地资源

上一篇:浅层物探技术在近海灾害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