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地质

甘沟防护工程冲刷验算分析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1 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拟建路线起点位于托克逊K163+706.813,即国道314 线小草湖至托克逊建设项目的终点。路线终点位于库米什K255+007.971,全线通过地段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境内。路线地处东径88.50、北纬42.50 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即博尔托乌拉山东段),其主峰形式南北分水岭。路线通过地段属中低山、丘陵和山间盆(洼)地地貌,海拔50~1800m,高差达1300m,地形切割较为强烈,在中低山区内分布有库米什等山间盆地,中低山区基岩裸露,山间盆地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基岩露头较少。

2 地形、地貌类型分析

路线通过地区的地貌成因和地貌形态是在内外动力作用下长期发展演变而成。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强烈褶皱和断裂构造,喜马拉雅运动后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和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地貌得到了改造,形成了由平行的山地、山间盆地,山前平原组成的天山总面貌景观。

3 气象、水文特点

该地区属典型的内陆性气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炎热,春秋季气温升降迅速,日温差较大。降水量稀少,蒸发强烈是区内气候的基本特点。该区全年平均降水量112.8mm,且多集中于六、七、八三个月内,六、七、八三个月平均气温为22~23℃,最高35.8℃,最低7.9℃;最低气温一般为-16.7~-20.5℃,多集中于十二月、元月、二月三个月。

天山山区地下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无明显的分区界限,同一山体大气降水渗入形成地下迳流,并在被切割的河谷中以泉水的形式排泄,地下水补给全部为大气降水,天山地区的年降雨量为350~800mm,地表水相当丰富,其沿各种裂隙、风化壳的渗入率为23.5~37.8%。地下水受构造裂隙制约,泉水多出露于断层带或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山间洼地河谷的卵砾石层中补给条件好,潜水沿沟分布。

4 工程地质特征

路线沿线地层岩性及构造均十分复杂,地层以元古界中天山群星星峡组、古生代志留、泥盆、石炭、二叠系和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的第三系为主。构造有苏巴什、桑树园子、拱拜子区域性大断裂和三十九条一般断裂,方向以北西西向为主,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次之。路线通过地段处于北天山地震构造带和南天山地震构造带之间,属弱地震构造区。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区划,该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区。

5 拟建防护工程处河流流域特点

K183+000~K185+600 段防护工程处河道汇水面积约为108km2,河床平均纵坡4.7%,左右高山峡谷,河道蜿蜒曲折,河谷宽度约为80m,路线与水流基本平行。K198+640~K211+780 段防护工程处河道汇水面积约为32.5km2,河槽为“U”形,两岸高山峻岭,河槽宽度约为50m,路线与水流基本平行。K225+740~K236+368 段防护工程处河道汇水面积约为32.5km2,河床平均纵坡3.65%,河谷宽度约为60m,呈“U”形,路线与水流基本平行。干沟山区属于干旱山区,年降雨量平均不到200mm,但因降水有70%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间,上游周围山体及山前坡地植被稀少,滞水能力差,大气降雨除部分渗漏外基本无植物截留,加之河床纵坡较大,洪峰通常来势较快,极易形成迳流下泄,冲刷下切河床,河槽中冲痕明显、岸坎直立,有明显下切痕迹。加上该段属于新构造运动较活跃的地段,地形切割深,大小河谷纵横,山体裸露,汇水面积大,将会进一步加剧冲刷下切河床。

表1项目地区年平均风速(m/s)托克逊县库米什镇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月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mm)年平均蒸发量(mm)最大冻土深度(cm)13.8 9.1 39.5 48.0 14.5 17.1 40 41 6.9 46.5 3723.5 3445.6 89 157>40 24

6 沿线各地气象要素

气象资料见表1。

7 冲刷计算

7.1 一般冲刷计算

按输沙平衡原理建立的河槽一般冲刷深度公式:

1.64 -1 公式

hp=[((AQs/b)(hmax/hj)5/3)/(Edj1/6)]3/5

式中:hp—防护工程构造物前一般冲刷的最大深度(m);

Qs—设计流量(m3/s);

b—计算断面天然河槽宽度(m);

hmax—设计流量河槽最大水深(m);

hj—设计流量河槽平均水深(m);

A—单宽流量集中系数,A=(B/H)0.15,B 和 H 都是造床流量下的河槽宽度(m)和平均水深(m),取A≤1.8;

上一篇:复杂地质条件下化学泥浆护壁旋挖高效成孔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