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地质》
当前,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 产业革命快速进行,综合国力较量空前激烈,产业发展与工程教育紧密联系、相互支撑[1-2]。 2017年2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 与会代表对新时期高等院校工科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 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路径选择等议题,并达成共识。
新工科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战略行动[3-4],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 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 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贸易区三大国家级经济区交汇地带[5-7],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与压力同在。 学校应以新工科和产业学院建设为切入点、突破口,对接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深化改革,强化创新,着力提升高校服务创新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 专业综合改革思路
新兴产业、新经济的发展要求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有系统完整、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体系保障[8-10]。与传统的工科人才相比较, 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应该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交叉学科融合能力、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引领新经济发展能力[11-13]。
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石油类专业建设应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石油石化企业技术创新要求[14-15],围绕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布局石油学科群专业结构,从学科交叉融合、工程专业升级改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协同育人与实践教育改革、新工科专业建设国际化认证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强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服务石油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2 专业综合改革的路径及措施
地方高校应发挥区域及行业优势,充分利用资源,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技术创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探索和实践。深入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促进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与石油石化行业人才需求的紧密结合,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适应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突破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入推进科教结合、 产学融合、校企合作。 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广油——美联新材料研究院、广油——丰能高新技术研究院、惠州石油化工与应急管理学院、 广油石化产业学院、广油——环保产业学院等15 个产教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学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校企联盟,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实现石油高校与石油石化企业合作共赢。
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新工科建设思路以及新工科人才培养核心定位, 探索石油学科与其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跨学科交融的新型机构,开设跨学科课程,探索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课程模式,组建跨学科专业教学团队、跨学科科研实践项目平台,推进跨学科合作学习。探索工程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油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产学研一体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强化工程技术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充分依托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 广东石化装备安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广东省高校石油化工过程装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东省非常规能源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构建产学研一体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最大限度对在校学生开放,支持他们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装备,开展科研实习或科研实践,充分发挥优势资源,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培养学生创新、科研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上一篇:石油小王国 ——文莱
下一篇:没有了